• 我校举行2018年度教职工荣休典礼

    我校举行2018年度教职工荣休典礼   实现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素养全面协调发展”是工程教育的核心问题。从2007年起,江南大学以6%项省级教改项目为依托,以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机电融合创新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工程教育改革。2010年与唐氏家族和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深度合作,共建江南大学君远学院,通过校基政企协同、点面线体协同和双导双院协同,构建了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共同体和办学机制,重构了围绕“机电产品设计”主线的课程体系,提出了项目驱动的MPD-4step%教学方法,建立了“2+3+4+多”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了“双导双院”素质教育新模式,系统深入地开展了机电融合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校基政企协同:成立由学校、基金会、政府和企业代表组成的君远学院理事会,建立院长负责、理事会监管、咨询委员会指导、学校各部门配合的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共同体,全面增强办学活力。  点面线体协同:推广实施卓越课程的项目驱动 MPD-4step%教学模式,“以点带面”推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机电产品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线构体”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双导双院协同:君远书院与君远学院协同实施素质教育与工程教育,新生导师与项目导师、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协同开展生活与专业指导。通过构建和实施双导双院素质教育新模式,有效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交融渗透。  经过多年系统深入的教学改革实践,多元协同的机电融合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系列教研教改成果。君远学院2011年申获教育部“卓工计划”试点专业,迄今已有4%届毕业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和同行的充分认可,成为江南大学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办学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示范基地,获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 我校召开第七次研究生代表大会

    我校召开第七次研究生代表大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发挥先锋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激发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强大力量,1月11日下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主办,无锡市委宣传部、江南大学承办的“改革先锋进校园”宣讲报告会在江南大学远东报告厅举行。“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叶聪同志,为师生作了“将深潜进行到底”的主题宣讲。数百名师生认真聆听,现场座无虚席。  报告会上,叶聪结合自身成长生活经历以及“蛟龙号”团队潜心钻研、攻坚克难的故事,讲述了中国载人潜水器的辉煌发展历程,和师生们分享了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永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叶聪对载人潜水器进行了科普:“什么是载人潜水器呢,简单来说就是能够为人员提供一个耐受海水压力的舱体,从而操纵潜水器以及机械手在深海开展探测的运载器。”载人潜水器是潜水器中复杂程度最高的一种,和潜水体不一样的是,其拥有着分散型布局,特点是能够在陌生复杂的深海环境中开展外科手术般的作业。  “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缺乏载人深潜技术,我国认知和利用深海的能力,以及对国际深海治理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从1992年开始到2002年,国家不断发展深海潜水技术。叶聪那时从哈工大的船舶工程专业毕业,正好随着时代机遇投身到了深潜事业中。从此自己的成长与便与国家深潜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从深潜目标的不断突破,以及身患疾病却响应祖国号召的徐岂南等老一辈科学家打下的坚实基础的护航下,2012年6月,叶聪驾驶蛟龙号第一次突破了7000米深度,实现了中国载人深潜从600米到7000米的飞跃。叶聪及其团队艰苦研发、协同创新,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用智慧、汗水和心血为国家深潜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后,他鼓励同学们发扬改革开放的精神,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勤奋学习、潜心科研,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宣讲会后,现场学生们踊跃提问,就我国深潜事业未来发展、7000米深潜幕后故事等问题与叶聪进行了深入交流。  叶聪的宣讲在我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发扬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载人深潜精神深深触动了我,作为青年学子,应该积极发扬这种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和为国家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将青春奉献给祖国,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学生刘贝贝说。  活动尾声,数字媒体学院“蛟龙号”特称团支部将支部成员亲手绘制的礼物献给了叶聪,并合影留念。  本次宣讲会进行了网络直播,会场外的师生还通过网络实时观看,深刻学习领会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文:张青、吴沁烨;图:胡奕)

  • 我校举行第三届“伦世仪教育基金”奖助学金颁奖典礼

    我校举行第三届“伦世仪教育基金”奖助学金颁奖典礼   * 蒋高明教授是我国针织技术分学科的领军人物,自1990年以来,在互联网纺织技术、纺织智能化生产与管理、纺织装备数字化控制、纺织产品仿真与虚拟展示以及纺织成形结构与纺织复合材料等方面进行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取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以第一完成人完成的科研成果“数字化经编装备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领衔创建的“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已成为国内外影响力最大的针织技术研发和推广平台。  1983年以来,蒋高明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其中SCI论文5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7项,国际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9项,出版专著11本,科技成果鉴定9项。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6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十三五”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承担省级科技计划19项,与国内外纺织企业合作项目达13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2.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5%以上。其中团队自主研发的具有高动态响应的电子横移系统和先进的压电陶瓷贾卡系统,整体科技达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截止2018年初,已将该技术推广到10个国家地区和120余家针织生产企业,累计升级设备500余台。此外蒋高明教授团队所研发的适用于各类针织物设计与仿真的CAD系统、互联网针织CAD系统已获计算机著作权9项,并推广至12个国家地区的近600家企业应用,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团队自主研发了基于质点-弹簧模型和粒子系统的针织物CAD设计与仿真系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三维针织物、毛绒针织物和蕾丝针织物的结构形变和外观真实感高效仿真。当下蒋高明教授团队采用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将针织装备、织造、染整和服装加工等工序实现互联网通讯连接和数据交换,已使江浙地区的20余家企业的近500台设备实现生产全流程的“物物相连”,提高了企业效益,实现了智能化在线定位、监控和管理。其多项科研成果的应用为纺织行业增加产值愈100亿元,为推动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蒋高明长期担任纺织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为针织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纺织之光教师奖等奖项。同时他还兼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针织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专家委员会委员,《纺织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每年组织承办大型针织技术交流会和多项纺织学术沙龙与行业研讨会,为高校与企业搭建桥梁,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多年来借助研发推广平台,为近千家企业提供了产品创新开发与技术服务,为行业培训了3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代领团队攻克了纺织行业的多个难题,研发设备出口1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企业。2018年4月,蒋高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此次纺织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教师。

  • 我校召开院长联席(扩大)会议

    我校召开院长联席(扩大)会议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年,不仅仅是国家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和人民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情况和精神境界有了巨大提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心。  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和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成果。教育问题,是每个家庭的重要话题,永远都是一个避不开的热点话题。从我自身的成长过程,可以充分感受到教育、教学设施的巨大变化和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支持。  我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个农村家庭,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妈妈用做衣服的花布给我做了一个书包,那是我上学的第一个书包,当时几乎学校里所有的孩子用的都是这种书包。每年开学家长要给孩子交上书本费和学杂费,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作为一个在当地还算不错的小学,学校连像样的操场都没有,唯一的一片空地是泥土的地面,每年开学第一天,经过一个假期学校里面已经荒草重生了,像某种固定的仪式一样,各个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在学校拔草,然后开始新的学期。当时学校里面没有自来水,只有一口用来浇菜园子的压水井,夏天的时候,一下课孩子们都拿着水杯争先恐后的去接水喝。教室里面桌椅有高有矮,棱角都被一代代的学生磨平了,没有现在的多媒体,老师的标配就是一根竹竿做的教棍,一盒粉笔,一块水泥做的坑坑洼洼的黑板,教室里面没有风扇,没有电灯。我们的老师也都是附近村子里的上过学的人,农忙时要去田里干活。小学的时候只有两门课要考试,语文和数学,三年级以后还有一门外语,但是没有专门的外语老师。上了初中以后,住宿生每周回家一次,每星期从家走的时候,都会在家里带一瓶咸菜过去,在学校除了咸菜吃的最多的便是辣条了,两个馒头一包辣条这是最普遍的午饭了……许多年过去了,直到我姐姐家的孩子也该上学了,我回学校看了看,从前的小学已经不是我记忆里面的样子了,高大的教学楼外墙刷成了红色,教室里面安装了多媒体,空调和暖气等硬件设施,桌椅整齐划一,每个教室里面都配有一台饮水机,老师也都是朝气蓬勃的专业年轻教师,国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各门学科师资力量充足,教师素质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小班教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足够的关怀和教育,机房里面一排排整齐的电脑供孩子们学习。学校修建了塑胶体育场,保证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当初教过我的老师,现在成了小学的校长,当时年轻的老师现已两鬓斑白,他站在教育的一线,是这十几年来农村教育发展的见证者。再回到我的初中,我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在这里已经找不到任何痕迹,一座座高楼,格局清晰,且不说教室里各种硬件设施齐全,学生宿舍也修建了公寓楼,再到学生食堂,标准的学生餐,再也不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了,这一切都得益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扶持。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便可以小见大,感知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国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是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是要靠发展教育,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减少教育发展不平衡,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相信在未来,我国教育事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简讯

    简讯 一. 日前,在无锡市县级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示范点命名表彰活动中,我校党委中心组被命名为2017-2018年度无锡市县级以上党委中心组学习示范点。此次在全市范围内共命名表彰了12个县级以上党委中心组学习示范点。(党委宣传部 荀峥) 二. 1月3日下午,我校青年博士挂职处长助理座谈会在行政楼B305会议室举行。校长陈坚出席并讲话,第二、三批挂职机关职能部门的处长助理参加座谈。(党委组织部、党校办公室 杨恋恋) 三. 根据无锡市水利局、发改委、经信委等7部门《关于公布全市首批水效效领跑者名单的通知》(锡水资[2018]79号),我校顺利通过考评,荣获无锡市“水效领跑者”荣誉称号。这是我校继荣获江苏省“节水型高校”、“全省节水型高校创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后,在节水减排方面取得的又一硕果,无锡市仅5家单位获此殊荣。 (房产基建处 赵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