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协同培养机制,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期次:第457期    作者:年轻干部培训班3班   查看:165



  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是高校各项任务的重中之重,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我校应该创新协同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内外调研,我们发现我校在本科教学、国际交流、体育精神培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必要创新协同培养机制,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一、推进多维度本科教学,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一)优化本科教育课程内容
“国际视野,本土行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教育研究与教育发展的基本准则。因此应充分结合世界文化视野与国际案例,探讨当前本科教育中应当追求的价值观、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课程设计。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本科教育为例,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针对专业知识缺乏实践内容问题,建议将现实生活中的设计项目列为专业课程的实践内容以培养学习者专业能力。针对课程内容多元化、立体化知识结构不足,可借鉴欧美国家经验,紧跟前沿学科发展步伐,使科学技术与设计学学科紧密结合。针对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需要构建更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加强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
针对实践内容定位偏差,与实际相脱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与培养目标不符;实践教师队伍紧缺,实践能力堪忧的问题,提出多管齐下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第一,提升学生实操能力。在大纲修订中,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重新设置综合训练内容,使内容与理论教学、实际需求尽量一致。
  第二,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建立专门的导师配套制度,既要结合专业生产实际,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
  第三,强化学生实习实训。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模式使实践教学方案更加完善。校内可自建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
  (三)打造“金课”立德树人
打造“金课”,主要在于教师的个体特质、教师的教学设计、受教育者主体以及课程本身的特征等多种因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顶层设计方面,需要从规律揭示到学科理论、教材呈现,再到教学实施,把握好思政课的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等。
  第二,解决“教师难上”的问题。思政课内容广、变化快,必须及时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发展。
  第三,解决“学生难受”的问题。思政课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与理论性,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一定距离,因此要提升教学吸引力和说服力。
  (四)推进科研反哺教学
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使本科生有机会进入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提前培养科研兴趣。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带进课堂,开设前沿进展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负责人讲授本领域的最新进展。目前的培养方案中,有必修的创新创业学分,但在落实过程中,主要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二、推进立体化国际交流,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一)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因此在采取国际交流与合作措施中,必须牢牢坚守人才培养的基本底线不动摇。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视角下,强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水平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水平,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思维、专业素养、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一流人才。具体措施包括拓展中外联合办学模式以及提高海外交换访学比等。
  (二)提升国际化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是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特征和必要支撑。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利于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科研队伍建设的完善,也对提升高校科研水平的国际影响力、争夺国际话语权、提升学科相关行业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及时跟踪国际研究前沿及最新研究动态,关注前沿知识的共同发现和彼此分享,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引进和培养创新性的人才,保障高端人才对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三)强化人文与体育交流,加速学科建设
学科发展需要国际间的交流,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内高校与国际高校间高层次人才在文化、历史、音乐、舞蹈等人文领域的交流。具体可表现为加强“孔子学院”等文化交流载体的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高校的普及。
  三、加强大学体育精神培育,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举措
现阶段我校实行大一新生基础体育课教学的形式,课上主要以提升体能,传授运动健身方法手段为主,这一举措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如学生体测合格率与优秀率比例小,特别是优秀率的百分比更小。因此需要完善大一、大二学生课外锻炼打卡制度的管理,保证学生锻炼时间,并且加强场地设施的改造,为学生课外锻炼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与习惯的养成
$$$$学校建有篮球、排球、足球、骑迹、定向、体育舞蹈、乒乓球、羽毛球、极限运动、游泳、武术、水上运动、极限飞盘等27个校级体育俱乐部,配备专门指导老师,欢迎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积极加入。通过教学及体育社团、协会、俱乐部的活动加强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