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青春召唤

期次:第405期    作者:朱艳芳   查看:24




  一次特殊的实践活动让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本科生王颖兰至今心潮难平。
  前不久,她所在的“皮旅特称团支部”前往开国中将皮定均生前指挥过的英雄“皮旅”———武警某部驻地参观。在官兵宿舍、在“皮旅”荣誉室,聆听“皮旅”历史,她将爱国报国的信念镌刻心底:“这是跨越时空的青春召唤,我也要做这样的中国人!”
  从1996年成立第一个“皮旅团支部”和“瞿秋白支部”开始,江南大学深入挖掘革命历史传统和地域红色资源……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以“特称团支部”的形式走近80后、90后大学生,也活化为育人课堂和实践载体。
  “用革命先烈、先进人物的思想精髓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人,引导大学生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前进动力,是特称团支部成立的初心。”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拓说。
  让90后对话信仰今年3月的一天,一名身着军装的老人健步走进江南大学纺服学院会议厅,如潮的掌声瞬时迸发。
  做报告的赵明才老人是雷锋当年的战友。作为“睡在上铺的兄弟”,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小故事让雷锋形象矗立在90后学子面前。
  服艺1302支部的赵威告诉记者:“听了赵老讲解,觉得伟人英烈特别接地气。希望明年征兵时我能通过,亲身体验一下英雄们走过的路!”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如何给青年人的理想打桩?邀请革命前辈、烈士亲属来校开展“与信仰对话”报告会,成为江南大学特称团支部为全校同学创设的“红色课堂”。近年来,瞿秋白女儿瞿独伊、方志敏女儿方梅、全国优秀校外辅导员卜仲谟等先后受邀到校讲述革命故事,仅今年各特称团支部就累计组织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78场。
  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与信仰对话的形式也在不断丰富拓展。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江南大学以特称团支部为阵地打造线上线下活动载体。“风雨兼程,红色永恒”红色校园情景剧大赛中,同学们编排演出了《金色的鱼钩》《红花》《革命的后裔》等剧目;“青年汇谈———理论学习交流分享会”成为大学生走进红色理论的品牌活动。
  一个支部一面旗帜如今,在江南大学,每个特称团支部都是一面旗帜,每个称号都是一种无声的激励。
  “在传统历史中寻找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寻找时代精神、在地域空间中寻找城市精神,遴选不同时代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命名‘特称团支部’,真正实现‘插一点,红一片;走一路,红一线’。”江南大学团委书记刘长青介绍。
  “当时学院成立‘朱宝镛特称团支部’时,我们支部是从全院34个支部中‘杀出重围’的!”毕业于江南大学的鞠晓辉如今已在华盛顿大学读博。回忆起大学时光,他最自豪的就是在“特称团支部”的激励下,集体组队参加了创新实验计划。
  学校统计显示,特称团支部的学生深造率远超出学校平均水平,还涌现出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杜聪、“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冯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在特称团支部的示范下,爱国旋律弘扬行动、爱校情结培育行动、优良学风建设行动、红色文化营造行动、优秀典型争创行动已成为校园主旋律。”朱拓说。 (朱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