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草原

期次:第202期       查看:525
  这次到内蒙出差,终于实现了走进大草原的夙愿。
  住在宾馆里,半梦半醒之中突然被窗帘缝隙间漏进的一缕阳光惊醒,心里暗叫不好,时间不早了,赶紧起床。朦胧的眼睛盯着手机一看,才凌晨5点零6分,再叫醒同伴核对时间,没错啊,没想到内蒙的太阳起得这么早。吃过晚饭出去散步,虽然已过8点,偏西的夕阳还是把晚霞染得通红,把我们的身影在地上拉得很长很长。我是从书本上知道,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今年的夏至,才使我真正知道了一天的光照时间可以有这么长。
  当地的朋友说,来内蒙不到草原会遗憾,到了草原不骑马就更遗憾。我们决定抽空走进大草原。汽车载着我们去辉腾锡勒草原。辉腾锡勒蒙古语意为“寒冷的高原”,它距呼和浩特市130多公里,海拔约2000米,面积约180多平方公里。这里有“六月雪,三伏天”的奇观,被称为塞上避暑胜地,我看到那里的工作人员真有穿着棉大衣在值班的呢。车窗外不断变换着景色:路窄了,道不平了,人稀少了,蒙古包出现了,接着就来到了一望无垠、天高云淡、风大气温低的大草原了。这里的麦子刚长了不足50厘米,而我家乡江南的麦子已经开镰收割了。光照长、气温低、雨水少的自然条件,使这里的农作物有独特的品种和优良的品质,畜牧业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见到了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无数高大的风车矗立在草原上,据说单片风叶有28米长,三片风叶每转一圈能发一度电,电能除本地使用外,还并入华北电网送往北京。我对朋友说,如果再利用太阳能发电,那就更好了。火车北上、西行了20几个小时,行程1900多公里,把我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那里有我向往的大草原,还有我从小就期盼的“骑着马儿过草原”。
  尽情地呼吸带着青草芳香,夹着泥土气息,混着牛、羊、马特有味道的纯天然空气,我感到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碧绿的青草虽然不高,但充满了勃勃生机;朵朵五颜六色的小花点缀着这幅丝绒般的巨型“地毯”,更显得色彩斑斓、美丽而华贵。我们走在松软的草地上,感到脚步更有弹性,心里油然升腾起一种想喊、想唱、想奔跑、想飞翔的冲动。一群绵羊在远处吃草,虽然现时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但远远望去,就像天边有一朵白云在慢慢浮动;近处一群奶牛在歇息,有一头牛“哞———”了一声,于是,此起彼伏的“哞———”声响成一片,成为这幅美丽画卷的最富特色的背景音乐。几十匹膘肥体壮的马儿聚集在马场,那里是骑马活动的起点。看到我们向马场走去,一位“马老板”就迎面走过来了。
  马老板负责收费,按次序安排马匹,然后逐一向草原深处进发,形成了一支颇为壮观的马队。交了60元就可以骑马1小时,有一位“马倌”牵着马缰,我只要抓紧马鞍上的把手就行了。第一次骑马,虽期待已久但又感到来得有点突然。虽骑马的“技术含量”不高,但毕竟是和活的动物合作,不像骑自行车、开摩托车,是由自己掌控的。马儿一旦不高兴起来,那不确定因素可就多了。所以,刚上去时还是有点战战兢兢,浑身的肌肉紧张,浑身的细胞投入,呼吸有点局促,心跳明显加快。马倌开导我:“我这匹8岁的马是最温顺的,从3岁开始‘工作’到现在,从没发过脾气。”话是这么说,但马的身体是柔软的,四条腿在行进中是有起伏的,坐在马鞍上的我有摇晃的感觉,踩在马蹬子上的脚也有不踏实的感觉。马倌看我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窘态,就和我聊起家常来。他家有3匹大马,5岁、8岁和9岁,另外还有一匹2岁和一匹1个月的小马。每年从5月底到10月初可以骑马游览观光,其余时间草原上天寒地冻,没游客来了。我注意到是有两匹没有马鞍的中、小马一直围绕在我的坐骑周围一起往前走。我说:“看来这匹大马是两匹小马的妈妈啦!”“是啊,母马每年生一次,到良种站去配种,所以小马只有妈。”闲谈中,我的心情不知不觉放松了,整个身体随着马的行进而起伏和晃动,渐渐地,我体会到其中竟有几分故意和得意,还有几分随意和惬意。
  精明的马倌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就把马缰交给我,他到一边抽烟去了。终于我离开“陪驾”,开始独立驾驭,居然没有丝毫的紧张和不适应。我抬头挺胸,放眼望去,似乎看得更远、看得更高,心胸从没如此开阔,心情从没如此愉悦。不知马倌嘴里喊了一声什么,我听不懂,但马听懂了,突然甩开四蹄狂奔起来。我知道,最刺激、最精彩、最令人难忘的时刻来到了。我抓紧缰绳,身体前倾,两腿微夹,顺着马的起伏而起伏。我大约经历了有200米路程的高速奔驰,在说时迟、那时快的瞬间,我领略到两耳生风的快意,感受到腾空飞跃的意境,体会到一往无前的激情。同时,我还有一种“人马合一”的感觉,一种“天、地、人合一”的感觉。
  走进大草原,其乐无穷,美妙无穷。(★丁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