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直克己的萧至忠

期次:第199期       查看:331

  萧至忠是唐中宗、唐睿宗时期的著名大臣,历任监察御史、御史中丞、吏部尚书、中书令等。他善于决断,誉闻当时。
  有一次,萧至忠与友人相约某天在一个路口相见。约会那天,恰巧天降暴风雪,非常寒冷,路人纷纷躲避到路边的房子里取暖,只有萧至忠仍然站在路口等朋友。人们劝他到房子里取暖,他回答说:“哪有为了自己的安适失信于人的道理呢!”
  升任监察御史后,有一次,萧至忠弹劾大臣苏味道贪赃枉法。御史大夫李承嘉把御史们叫来责备说:“弹事不向御史大夫请示报告,这合乎道理吗?”众人吓得不敢说话。萧至忠却回答说:“依据惯例,御史台没有长官。御史,是皇帝的耳目,与所弹劾的官员具有相等的地位,可以各自独立地弹事,互相不必请示报告。如果弹事要先向御史大夫请示报告,那么,弹劾御史大夫又该向谁请示报告呢?”李承嘉无言以答,十分惭愧。
  唐中宗复位后,有人检举相王与太平公主欲谋不轨。唐中宗令萧至忠审理此案。萧至忠向唐中宗进言:“陛下富有四海,贵为天子,难道不能容得下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吗?臣认为,国家江山社稷的存亡兴废正在于君臣能否团结一心啊!汉书云:‘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请陛下详查此言。何况,武则天皇后本来欲立相王为太子,可相王几天都不吃东西,坚持迎接陛下回朝,这已经成为百姓们传诵的佳话。可见,这些举报都是虚构的。”唐中宗采纳了萧至忠的建议,一场血腥屠杀避免了。
  不久,萧至忠被任命为中书侍郎。他上书陈政:“求治之道,首于用贤。”他认为,官员如果没有与职务相应的才能必然渎职,渎职则必然会把公事办砸,最后受害的一定是国家和百姓。他说,现在授职用人,大多是用贵要来粉饰,上下之间互相蒙骗。他提出:
  “夫官爵,公器也;恩,私惠也。”对于有功于国家的封王们,国家可以给他们金银使他们富起来,给他们粮食和肉类让他们吃好,以表示对他们的恩泽。但是,如果用官职作为奖赏,必然造成“公义不行”,“私谒开而正言塞”。
  萧至忠升任中书令后,大臣宗楚客、纪处纳等怀奸勾结朋党,大臣韦巨源等只求自保,无所匡正,唯有萧至忠介于其间,独不诡随,颇存正道,时望归重。
  萧至忠为人容止闲敏,做御史方直严明,纠弹不法,清俭克己,简约自高,被时人推誉为名臣。
  (摘自《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