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以自主力、领导力、影响力为核心的优培生素质教育

期次:第436期    作者:至善学院   查看:75

  一、工作理念1.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至善学院优培生培养工作立足“素质教育”,以“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为培养愿景,着力培养至善生的质疑精神和责任心,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力争造就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领袖素质、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2.强化荣誉感教育,推进学生的责任心提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力”为出发点,增强学生学习的荣誉感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
  !3.重视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领导力”。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培养领袖潜能,提高自我认知,增强学生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敢闯会创的能力,提升利用自身影响力创建团队、领导团队的能力。
  4.关注个人修养,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强能力。以产生“影响力”为落脚点,德才兼修,把思想教育融入培养各环节,引导学生摒弃狭隘“精致利己主义”思想,培育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典范引领发挥至善生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工作机制1.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一是健全培养方案协同机制。落实和评估2017年底制定的《至善学院学生培养方案》,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收集新方案实施中的问题,提出相应修订方案,提交至善学院管委会,完善新方案,达成有效度。二是健全教师队伍协同机制。健全一支由至善特聘指导教师、至善素质创新课程导师组成的教师队伍。推动与教师的双向交流,吸收有益经验,提高教学实践水平。三是健全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推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社会优质资源转化为至善生教育教学内容。同时,进一步向更多本科生开放至善讲坛、英语学习训练营等优质教育资源。四是健全管理协同机制。更加紧密地依托至善学院管委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与生源学院的纵向沟通,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争取更多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2.探索建立多元化学生能力评价机制。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一是探索建设至善生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在创新能力、领袖素养、国际视野、社会责任等方面,科学制定评价指标,并根据学院培养方案的逐步优化适时调整评价指标。二是建设至善生培养信息系统初步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步骤建设相对完整系统的全程纪实档案,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动态管理,给予培养对象客观的、全面立体的个性化评价。
  三、工作举措1.健全适合至善生的素质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完善“领导力”、“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三大课程群,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一是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要求理工科学生选修人文素养相关课程,文科学生选修科学精神素质课程。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二是优化教学内容设置。将教学团队专攻领域的学界热点问题、科学发展前沿等纳入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三是探索教学方式多元化,逐步推广主动构建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以外,采用企业参访、社会调研、开设模拟法庭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投入度及获得感。
  !2.推行至善生全员辅修制度。一是制定至善生修读辅修专业的具体方案。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长、专业志趣、学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辅修专业,通过与学校教务处及专业学院协商,开设学生有意向修读的辅修专业课程,尽量满足学生对辅修专业的需求。二是对学生修读辅修专业进行指导。更好地协调本专业学习、辅修专业学习、至善素质创新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修读辅修专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其他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辅修专业,在引领优良学风和浓郁学术氛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健全学生自治中心,发挥至善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在策划、组织、协调等方面的领导和管理能力。一是设置一系列学习过程管理的岗位。通过建立素质创新课“课程联系人”制度,至善班级“兼职班主任”制度,英语学习训练营各班级“助教、班长双负责人”制度,海外访学“课题组负责人”制度,引导学生在各类创新能力培养项目中逐步实现自我管理。二是支持学生申报教学科研自主项目。鼓励学生自主申报举办主题沙龙、模拟论坛、校际交流等活动,给予活动场地、教学设备、师资、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4.加强至善生思想品德教育。一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导师队伍。聘请知名教授、非遗大师、国际友人、企业高管担任至善生社会导师。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等高层次讲座课程,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品格素养,培养强烈现实责任感。二是拓展至善生与非至善生共同提升的培养路径。引导至善生与非至善生联合组队,合作完成学习科研任务。三是健全至善生全员义工制度。以公益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社会责任的养成,促进友爱、奉献、互助、感恩等正能量的传递勃发。
  !5.深化国际合作育人。一是尝试选拔优秀留学生到至善学院培养。制定适应留学生需求的可操作的培养方案。通过举行中外文化交流沙龙等形式,促进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互动交流,提升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文化包容性。二是优化至善生海外交流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参与外语国际认证考试的比率。组织学生参加高质量的交流交换项目,改革考核机制,拓展政策和资金支持渠道,继续提升学生海外交换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