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都江堰

期次:第430期       查看:147





  都说“天府之国,不知饥馑”,我不得不承认,成都着实是个好地方。成都之行其实是去年夏天的事情了,我和好友去了不少地方———宽窄巷子,磁器口,大熊猫繁殖基地,春熙路······现在回想起来,念念不忘的却只数都江堰了。
  说来有趣,当初决定去都江堰,竟有一些偶然的因素。成都之行的最后一天,我本打算前往青城山,同行的朋友却执意要去都江堰。当时我以为都江堰只是一个水利工程,不会有太大的观赏价值,所以并不感兴趣。为了说服我,他搬出了余秋雨对都江堰的赞誉之词———“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一直把长城作为民族之最的我对此颇有些怀疑,我从未把都江堰与长城放在同一层次作比,而正是这份怀疑让我改变心意,决定要去都江堰一探究竟。
  一走进写有“都江堰”字样的牌坊,便来到了草木茂盛的所在,隔着草木,尚不能看到水。一路跟着拥挤的人群移动,自然用不着人指路。走着走着,竟感觉面前有阵阵凉气袭来,在近四十度高温的艳阳天里,这无疑是最好的“慰藉”。看来,这地方来对了,我心中暗暗窃喜。忽然,透过嘈杂的人声,一阵响声传来,却听不太真切。不一会儿,那声音近了,渐渐盖过了周遭的喧哗声,一时天地间仿佛有些异样。那几天正值九寨沟地震,我不免紧张起来,这声音怕不是地震前兆?!正想问问旁边的导游,却见她神情自若,一副“有好戏看”的样子,我也只好硬着头皮跟着人群往前走。等我回过神来,我已站在了“鱼嘴”岸边。只见眼前的岷江水急流浩荡,一往无前,轰隆作响,我终于明白了巨响的缘由。但这声音之巨响,气势之磅礴似乎并不在于水量之大,而是由于每股水都精神抖擞,拧着劲儿地往前冲,尽显野性之美。
  看着眼前江水奔腾,我想起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钱塘江大潮———“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但细想总觉得这眼前的水与钱塘江潮水有些不同,却又说不上来。视线触及江心的分水堤,只见那奔腾狂野的水竟极有规律地一分为二,你走外江,我从内江。
  这又是另一副模样了,像一群排着队过马路的“乖宝宝”,只有在它们与坚坝的一次次冲撞中,我才想起它们不久前那副磅礴激昂、不可一世的模样。
  也许这就是它与钱塘潮水最大的不同:一个狂妄潇洒,肆无忌惮;一个虽显野性却不失章法。说到这章法,不正是都江堰最大的功绩吗?它虽规模不大,却已历经数千年,此时此刻仍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岷江水的流向。就像放牧人驯服了天性桀骜的野马一样,都江堰驯服了时常撒野的岷江水,成就了这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我突然明白,都江堰的这份勇毅、智慧与坚韧,也许正是余秋雨认为其在长城之上的缘由。现在想来,幸好当初走过了都江堰,不然又是人生一桩憾事矣!
(吴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