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

———观《十二公民》有感

期次:第427期       查看:181





  细想看完《十二公民》后,脑海里始终萦绕着男主角陆刚所说的一句话:“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宣布一个人有罪,除非证据确凿。”这真是一句凝练着法治社会对于法律公平最朴素的标准的话语。
  影片讲述了一所政法大学内,学生们组成模拟西方法庭,分别担任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审理的正是一桩社会上饱受争议的“20岁富二代弑父”案。十二位学生家长组成了陪审团,这些人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有医生、房地产商、保安、教授、保险推销员等。他们在听取学生法庭审理后,将对本案做出最终判决。这十二名陪审员互不相识,但他们必须达成一致,才能结束审判。
  由第一次的11:1的有罪,到最终12:0的无罪导演一步步在剧情的推进中给出了完美的结局。燃烧了我的脑力之后,我却只有一种畅快之感,毕竟,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
  在十二位来自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家长陪审员身上,我看到了整个社会的缩影,关起门来,这十二个人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同时我还清楚的看见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外地人在京城遭受怀疑的无奈、仓库管理员面对校方只能点头哈腰的辛酸、改造后人员饱受歧视的委屈、中年教授无故遭遇绯闻缠身的不解……一切对于审判的偏见背后都是一群人的心声。影片让十二个男人最终达成了共识,我相信,这打破了一种社会性的隔阂。虽然隔阂仍然在,但至少彼此有了沟通的可能。
  “我不知道真相是什么,真的,我真不知道,也没人知道,可能是我们错了,但是我们有合理的怀疑,这在我们的社会里,是有巨大价值的一种保护措施。”的确,就如台词所说,每个人都会犯错,都有可能带有偏见的去判断。但真正促进实现公平的是我们帮助纠正这些误判,摘去“有色眼镜”的法律机制。
  这个世界的改变不是一个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做了一点点。真理往往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妥协,而是以一人之思刺穿群体之盲的坚持。也许起初不善言辞的人的声音太微弱,会被淹没,但最终他的思索会被倾听,引发真相的拨云见月。就像男主角陆刚所做的一样的,只因为对一个生命的尊重,他坚持对本已成定局的审判多加一些思考求证,最终带领整个陪审团得到了真正的公平。由一个人的据理力争,引发全体的怀疑、思考、求证的过程,象征着人类社会为公平正义所作出的改变和求索。
  查明真相、伸张正义、探寻真理的过程是艰难的,但比这些更难的是克服盲目、放下偏见去向真理低头。影片中每个陪审员都为此挣扎过,也曾屈服于个人的情绪,但最终他们都找到了理性。
  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这部电影探讨的远不止个案,还唤醒了我们慢慢丧失的对公平正义的坚持。
(王晓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