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蓝图已绘就,扬帆奋进正当时

期次:第427期    作者:徐 岩   查看:165


  2017年9月21日,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公布,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历史已经开启。我校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标志着我校步入“双一流”建设行列,这是继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入选国家“211工程”之后,我校发展历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数代江南人不懈努力、矢志攀登、锐意进取的成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做好“双一流”建设,重在立足战略思维。“双一流”建设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而是一项战略计划,要做好顶层设计,短期长期统筹规划。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发展思路,“顶天”就是世界一流,“立地”就是中国特色。一流学科建设要扎根中国大地,参照世界一流学科标准,走中国道路。学校以2020年、2030年和2050年为节点,制定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短期目标和长期愿景,全面落实《江南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中制定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等各项举措,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步伐,努力打造“一流学科实力,一流师资队伍,一流学术声誉,一流人才培养,一流创新成果、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大学文化”,力争到 2020年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特色优势学科,2030年两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或在国际同类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和国际知名大学。
  做好“双一流”建设,重在明确发展路径。学校大胆探索适合一流学科建设的新机制、新路径,确定一系列学科发展的新模式、新举措。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实施“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即围绕“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通过“教师卓越计划、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和国际化拓展计划”三大举措,逐步实现“学业导师、新生研讨课、卓越课程、学科竞赛、辅修专业、专业认证”六项突破,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轻工特质、江南风格、创新思维、专业素养、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一流人才;在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设“至善责任学者”人才特区,在科研方向上建立“学科—中心—方向(PI)—子方向(子PI)—团队”系统,在教学方向上建立“学科—教学PI—团队”系统,在人员聘用、考核、薪酬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竞争力强的师资队伍;在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实施问题导向的能力提升计划,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开展交叉科研引导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培育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建设“科研先导区”,打造学术创新示范型高地;在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方面,实施文化价值引领计划,发掘“轻工特色、江南风格”文化要素,丰富以“笃学尚行、止于至善”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内涵,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博物馆,实施特色文化项目建设工程;在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实施海外合作伙伴计划,推进全英文专业与课程建设,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食品高校教育科技联盟,开展国际教育教学评估和认证,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影响。
  做好“双一流”建设,重在谋划学科布局。一方面学校坚持特色发展道路,将“选择性卓越”的学科建设理念投入实践,融入学校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始终保持学科调整和交叉融合的自觉性和敏锐度,围绕国家需求和行业发展及时调整学科布局,整合学科资源,建立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目前,我校现有的30个学科已形成“双一流建设学科”、“准一流学科”、非一级博士点学科三层次格局。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将进行学科分层分类建设。通过国家、江苏省、无锡市、学校和社会力量多元投入,在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两个世界一流学科同时针对其余学科实施“2018-2020学科提升进位计划”。通过校学科建设经费重点支持设计学、纺织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博士点学科,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学科;通过校学科建设经费支持其余23个非一级博士点学科作为我校基础支撑学科,以建成一级博士点学科为近期或中长期目标提升进位。
  2018年是江南大学建校60周年,学校将坚持把中国特色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价值基点,把人才培养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旨归,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发展根基,坚持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价值高地,坚持把国际交流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品牌追求,多维度统筹发力。“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是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干”出来,让我们以实干精神“兑现”发展蓝图,在国际高等教育舞台上体现“中国气派”、展现“中国特色”、发出“中国声音”,办好有中国特色、有国际影响的特色鲜明研究型大学。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