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推进动员会上的讲话

期次:第423期       查看:259




  陈 坚
2017年12月18日
各位领导,各位教授:
  大家下午好!
  首先祝贺受聘为江南大学“至善责任教授”及一流学科建设科研团队带头人的各位教授,也非常感谢你们能够接受学校的聘任,承担这一重要的历史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对于一流学科建设,下面我主要谈两个问题。
  一、大家对一流学科建设要有更深刻的认识第一个认识,希望大家要认识到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工程。所谓的“顶天”就是世界一流,“立地”就是中国特色。也就是说,一流学科建设实际上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参照世界一流学科标准,走中国道路。
  一流学科宏观的表现,我认为一个是要在国际学术领域有一流的学术声誉,也就是说我们在国际学术领域要有重要的话语权和掌控权,这才是一流的学术声誉。第二个宏观表现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一流的贡献。所谓一流贡献就应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产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
  一流学科直接的表现,也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要有一流的科研成果,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在理论、技术、方法等各个方面产生一些原创性的成果,解决一些真正的难题,取得一些创新的突破,产生一些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成果,这是一流的科研成果。第二个直接的表现应该是有一流的人才培养。我们当然希望培养出很多的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但是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出国家建设和人类发展需要的,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战线所需要的最优秀的人才。最近我看清华大学,他们感到非常高兴的是,清华的毕业生现在已经实现了50%不留在北京,也就说超过50%的毕业生走出了北京,到祖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他们认为,在祖国最北的军营,在祖国西北核试验的基地,在最贫困的山区,在联合国的各个国际组织里面,如果都有清华的学生,这才是培养出了最优秀的人才。我想这一点实际上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那么上面所说的,宏观的一流的学术声誉、一流的社会贡献,和直接的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人才培养,它们的背后是什么?最根本的依靠是什么?这背后是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是支撑上面四个一流的核心的部分。
  第二个认识,希望大家更充分地认识到一流学科建设是江南大学在新时代发展的最大机遇。
  刚才徐校长报告里面也已经提到了这点。大家知道,我们学校在前面进入了教育部、进入了211,这些是一些客观的机遇,当然有我们自身主观的努力,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客观的因素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前不久,我查了一下当年和我们一起的六所轻工院校现在的情况。我告诉大家一个基本的数据,在武书连的排行榜上,我们学校排在50名,原来的轻工院校排在最前面的是199名;在校友会的排行榜上我们排在71名,原来的轻工院校最靠前的排在213名;在上海软科的排行榜上,我们排59名,其他学校最近的排220名;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排行榜上,我们排在59名,其他学校最近的是排在195名。所以,我觉得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是我们一个最大的机遇。特别是在当前,江南大学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瓶颈,进入了拐点。有很多证明,比如说我们的排名这几年是在徘徊,我们的科研经费也基本上维持在一定的数额,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江南大学需要转型升级,像很多企业一样也需要二次创业。这时候我们的机遇来了,这个机遇实际上不仅仅是进入了一流学科我们将会得到一些建设经费,还包括进入一流学科将会产生的社会影响等。比如大家可能知道,有很多城市,如果是211学校的毕业生进入这个城市,打的分值和一般学校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们这个机遇获得的这些资源,不光是建设经费,还包括社会影响,包括引进人才的平台,包括学生就业创业的依靠等,这些都是一流学科会带给我们很大的机遇。
  面对机遇,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这个自信,一个是道路自信,一个是方法自信。对我们江南大学来说,道路自信就是特色鲜明,方法自信就是主动实践,我们前些年能够实现较为快速的发展,是同我们坚持这两个自信分不开的,未来建设一流学科也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同时,面对机遇,我们还要有一定的危机感。机遇往往是稍纵即逝的,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抓住。大家要知道,一流学科建设,不是终身制,不是固化的,五年一个周期,认定为一流学科只是起点,要通过建设才能达到一流。第一个小考是2020年,要对第一期建设进行绩效评估,我们到时候评估结果如何,能有几个学科进入到第二期建设?后面更有中考、大考等着我们。
  二、大家对一流学科建设要有更强烈的责任我个人认为,如果说我们学校成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上一代人做出的巨大的贡献,那么建设一流学科应该是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刚才徐校长已经介绍了关于一流学科建设的体系布局,我们通过研究、分析、讨论,借鉴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实际,确定了在科学研究方向上建立学科—中心—方向(PI)—团队(子PI)这么一个系统。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系统来进行一些体制的改革,理顺一些关系,明确重要的任务,当然也包括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这是学校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对于我们两个一流学科来说,在座各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干什么的?主力军肯定是要攻坚克难的。对于全校整体学科来说,在座各位是突击队。突击队是干什么的?主要是要引领发展的。所以希望大家要有更强烈的责任。
  这个责任,首先应该体现在要有一流的学术视野。大家都很清楚,我们中国整体的科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正在从跟跑向伴跑和领跑全面、迅速地迈进。比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评估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就是你现在的水平在国际上是跟跑还是并跑还是领跑?今年进行了生物和医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评估的最后结论是,我们8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进入了并跑和领跑这个阶段。所以我们中国科技的现状,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在科技成果评价方面,要从以往的往往以国内领先或者国际先进这样的自我评价,逐步上升到我们的预期成果要实现国际公认。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要上升到国际公认,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所以一流的学术视野,最主要的是要有很高的学术追求。
  一流学术追求的表现是,一方面,我们能不能在国际权威杂志上有文章、在国际权威学术会议上有声音、在国际权威学术组织有地位?现在呢,我们文章还是比较少、声音比较小、地位比较差。另一方面,我们的学术追求是能不能在国内领域重大项目方面有领导力、在国内行业重大成果方面有主导性、在国内产业重大政策方面有话语权?我们的追求,一个方面是在国际,国际的权威的杂志、学术会议、学术组织;另一方面是在国内,国内领域的重大项目、行业的重大成果、产业的重大政策方面。在这些方面,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实践,能够产生“江大智慧”和“江南方案”。
  第二个责任,希望大家要有一流的学术动力。这个动力从总体上应该来自于国家的战略、学校的发展、学科的建设和团队的优秀。有动力,就应该善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满足小打小闹,不满足自娱自乐,不满足小富即安,应该是从以往的技术研究的改进、改善到创新、制造,从强化、优化进入到替代和重构。有动力,就应该能够自加压力,追求卓越,不受其他诱惑,不计较一时得失,不看重身外名利,应该是从学校的要求和外界的压力转化为自定目标和自发行为,从比较看重数量和规模,到更重视质量和贡献。
  有强烈责任的最后一点,应该体现在要有一流的学术精神。这个学术精神里面,我认为第一条是吃苦耐劳、百折不挠。因为科研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不付出巨大的努力,是不可能取得优秀的成果。吃得苦中苦,方能超别人,所以吃苦耐劳、百折不挠,这肯定是我们学术精神里面的第一点。第二点,应该是兼容并包、兼收并蓄。也是希望大家在学术上能够充分地进行学科的交叉,现在许多学科发展非常迅速,它们的思想、方法、材料、技术等都可以为我所用。还希望大家在工作上能够进行广泛地进行合作。包括国内、国际的合作,校内、校外的合作,还有团队内、团队外的合作等。第三点,应该是作风务实、学风严谨。
  我要强调一下,因为在座的还有很多学院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希望大家充分地认识到,一流学科的建设,我们部门、学科、团队是一个发展共同体,有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荣辱与共,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就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也就是说我们江南大学真正建成了多个世界一流学科的时候,可能那时候我们并不一定在这个表彰奖励行列当中,但是功成必定有我,就是我们一定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
  各位老师,今天的江南大学实际上是在传承与创新的一个关节点上,也处在维持与突破的一个新时代。希望大家能够比较清楚地认识到未来的江南大学,我们的希望是:特色不只是学科,美丽不只是校园,认可不只在学界,著名不只在中国。我们的目标是轻工底蕴、江南风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与我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