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江南大学部分退休老同志“老有所为”掠影

期次:第419期       查看:0








  百余载薪火传承,一甲子春华秋实。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怀着“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初心,守着教书育人、科教兴国的责任,一路走来,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两鬓苍苍的老人,他们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挚爱的“江南”,献给了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如今,他们虽已近耄耋之年,却依然选择坚守和进取,他们在离退休党支部,关工委和老科协的平台上继续书写着关心群众、关爱青年、奉献社会的华丽篇章。他们就是一大批可敬可爱的江南大学离退休老同志,本文选取的只是广大离退休老同志中几位代表的掠影。
党支部是关心群众联系群众的温暖家园厉光裕老师已经80岁高龄,作为社桥退休支部书记,他团结带领退休支部党员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从2005年起,他建立党员责任区,搭建党员联系群众的纽带,一做就是12年。在他的带领下,社桥退休党支部被评为2015年江苏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他本人也在首届江苏省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上作交流发言。杜静老师今年已经78岁,她担任离退休党工委委员,为人忠厚正直,待人诚恳热情。在社保信息核对工作中,她不顾年迈,多次转公交到大学城为所在片区的老同志领取表格,核对信息。她一心为群众负责的奉献精神感动了片区老同志,大家纷纷说,这样的共产党员不忘本色,我们群众看了,服气。
  今年78岁的刘建华老师担任龙山退休三支部的支部书记,他结合老同志实际,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几年来,刘建华所在支部走进了无锡“一棉”、太极集团、鸿山遗址博物馆、国学大师钱穆故居以及太湖新城,参观考察了学校的多个学院及后勤保障等等部门。通过活动,老同志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家乡和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由衷地肯定党的好政策,由衷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感。
  江南大学现有退休支部21个,群众有想法,有呼声就直接和支部书记和委员反应,通过支部书记和委员的上传下达,很多矛盾解决在基层,很多温暖和关怀被送达到基层。老同志们纷纷感到,党就在身边,党员就在身边,二十一个支部就是二十一座连心桥,二十一间温暖的家园。
  关工委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2017年6月15日,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来校考察关工委工作后指出,江南大学的关工委工作,党政领导重视,老同志主体作用发挥到位,关工委常态化建设扎实开展,各种主体教育活动符合关工委工作规律,契合学生成长需求,工作成效非常明显,走在同行前列。教育部领导对江南大学关工委工作如此高度的评价,来源于学校党政领导对关工委工作的高度重视,来源于以娄国栋、李宗元、诸葛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离退休老同志的集体耕耘和坚守。
  娄国栋老师退休后,2012年开始担任江南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他的《发扬优良传统服务立德树人》获教育部征文比赛一等奖。2016年他以组长身份承担了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课题研究。在他的努力协调下,在新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立了关爱工作室、资料室、关爱工作网站等基本工作条件,关爱网2016年获教育部关工委优秀网站二等奖。他组织与策划的关工委“老少携手党团共建”活动于2013年获得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创新”一等奖。“整合三大资源引领学生成长”的工作实施方案于2015年获得了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创新”一等奖。他重视“爱心驿站”阵地建设。两年来,“爱心驿站”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并获得了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明星关爱超市”称号。
  李宗元老师今年已经83岁高龄,他以和蔼的笑容,深厚的人生阅历,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老李同志”。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学生辅导员,1995年退休,毅然选择了关工委的工作,从未离开。他每年都会给新生作讲座,20多年没有一年中断。随着年龄的增长,李老师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状况,但是,只要学生找他作报告,他从未推辞,并且每次报告都提前半小时到达会场。“一辈子都和同学们在一起”是老李为自己的人生下的注解。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拓这样评价老李:“李宗元老师把毕生心血都付出在这个工作上,他的人生经历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
  79岁的诸葛健老师是生物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退休后,他被聘为江南大学关工委特邀报告员。2003年以来,他根据多方面各类学生的需求为学生作报告和讲座,学生人数规模较大的就有25次,听众达近万人。他的报告围绕《专业与机遇》、《爱上了才知道好》、《专业与专业基础课的关系》等诸多专题进行。他讲得最多的是学术人生与团队精神,不断引导大学生培养自已好的性格、学会做人,学好功课练好本领,报效国家多作贡献。
  79岁高龄的周心怡老师担任校党委特邀党建组织员以来,工作认真负责,为学校党建工作尽心尽责。自2002年9月以来,先后预审材料1319份,预备党员谈话1224.人,积极分子培养974人,学生党支部培训796人。预审谈话内容记录了15本记录本。他坚持党员标准,规范发展程序,完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传、帮、带”作用。
  特邀党建组织员、曹张退休一支部支部书记王栖华老师每年给大学生上党课,对积极分子入党前谈话,数年如一日。她积极组织党支部、团支部开展党日活动,如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纪念馆等。她经常给药学院党务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每年参加药学院七一党员大会暨新党员宣誓,发言及领誓。老科协是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第二战场2014年江南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荣获江苏省“优秀老科技工作者之家”称号,这是省内高校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老年科协。近年来,江南大学老科协团结带领广大老专家、老教授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投身教书育人和社会服务,凸显了高校老科技工作者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凸显了高校老科技工作者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
  老科协会长、72岁的汤坚教授,全身心投入谋划江南大学老科协的整体发展。他注重老科协的制度建设,制定了老科协理事会工作例会制度,出台了《江南大学老科协关于科研、论文、著作、专刊与建言献策的奖励办法》,《江南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双千”工作专项奖励办法(试行)》。他高度重视老科协活动的质量建设,不断提高活动内涵。近年来,他和老科协班子成员一起举办摄影绘画展、“博学大讲堂”、“知识小课堂”,并积极参与市老科协“银发人才招聘”、“千人服务千企”等活动,指导大学生“双创”等,总共吸引了近2000人次的离退休老同志参与相关活动。2016年我校老科协被评为无锡市“示范老科协组织”,这一荣誉凝聚了汤坚老师和老科协会员们共同的心血。
  陶文沂老师是原江南大学校长、教授、博导。2011年3月退休后,他继续用自身专业特长为美丽中国、美丽家乡贡献着自己的余热。他倾心富营养湖水治理技术研究,指导蓝藻药用成分研究,取得积极成果。研究利用太阳能制臭氧杀藻及降解藻毒素以保护饮用水安全的技术,降解藻毒素成功。他参与的“两步制”种菱净水、修复水草生态工程成效明显,人民日报在2014年1月27日进行了报道。他完成了无锡市科协《关于在太湖和其他藻型蓝藻治理中加强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产业建设引导力度的建议》的软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无锡市政府和江苏省政府的建言献策。他着力沙地、碱地的治理工作,利用生物技术背景,提高国家“三北”固沙防风先锋作物沙棘的经济价值,完成了科技部“生物工程技术保健型沙棘果醋的研究开发”项目,为提高沙棘的经济价值做出贡献。
  73岁的姚鸿滨老师是我校人文学院退休教师,其夫人柳德钟也是我校理学院退休教师。夫妻二人在退休之后,致力于电脑软件《汉字工具箱》的开发与应用,多次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各种奖项。2014年,姚老师接受了无锡市政府的创新投资公益项目,在多个社区以及我校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为老同志举办了“零起点学电脑、学打字、学上网培训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姚老师表示,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继续为我国的汉字教学的信息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希望通过他的努力,让所有的老年人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和年轻人一样享受现代科技的成果。2015年无锡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共同授予“姚鸿滨”家庭等20户家庭“无锡市百姓眼中的‘最美家庭’”荣誉称号。江南精神薪火相传有一种大爱叫坚守,有一种告白叫陪伴,江南大学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生命不息,奉献不止,退而不休,薪尽火传。他们坚守着播文明火,育栋梁才,兴科学风,圆强国梦的理想,陪伴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陪伴着江南大学一年又一年。
  今天的江南大学承载着天下江南人的光荣与梦想,正在“双一流”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回顾历史,耕耘者无怨无悔;审视当下,奋斗者已经树立起江南精神的丰碑;面向未来,一代代江南人必定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天下江南人心灵的沃土上将永远春暖花开。
  (离退休工作处 徐洪亮)
\